抓好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着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优质服务
抓好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着力为新农村
建设提供优质服务
米脂县档案局 杜芳秀
(今年以来,陆续有20多家来自安康、延安、以及本市部分县档案局参观高西沟村档案室时的发言。)
近 年来,我们以服务“三农”为目的,以突出重点和整体推进为目标,以行政村档案建设为重点,采取抓点示范,普遍展开的做法,跳出“传统档案”的小圈子,增强 “大档案、大发展”的理念,紧贴实际,快速跟进,使全县新农村档案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取得了一定成绩,涌现出石沟、印斗、郭兴庄等六个乡镇,对岔、柳家 洼、周家沟、后王坪、高硷、马家沟和高西沟等十多个新农村档案工作的先进典型。步入新时期,档案工作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新的更高要求,如何在贫困山 区抓好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发挥档案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在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下面就将我们的一些做法作一简要汇报,不妥之 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调查研究,确定目标,全力加强农业农村档案工作
农 业农村档案是行政村工作活动的真实记录,农村档案工作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搞好这项工作对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扩大基层民主,维护社会稳 定,密切干群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尽管多年来,我们采取措施,解决了农村档案工作中的一些问题,但从总体上讲,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1998年,我们对全县农业农村档案工作进行调研,发现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由于村干部档案意识差,档案资料丢失严重,有的村档案资料谁经手谁保存,没有统一收集保管;二是不按时收集整理档案,据统计,从未整档的村有378个,占总村数的94.5%; 三是多数村不懂档案整理业务;四是档案保管条件差,全县大部分村仅有一张桌子,一个旧木柜子、一把锁子。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农村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有很大 的影响,甚至可以说埋下了许多不安定的隐患。如村务不公开,记录不完整,引起了群众生产生活秩序的混乱;兑现不民主,奖惩不严明,导致上访事件时有发生。 面对这些问题,我 们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提出农业农村档案工作远景规划目标,并在县委常委扩大会上作了汇报,引起了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出台了《关于迅速开展农业农村 档案工作的通知》。根据文件精神,我们及时组织人员分四路分别对印斗、高渠、桃镇、城关四个乡镇和对岔村、后王坪村、陈家沟村的档案工作进行全面彻底的清 理,历时半年,共整理各门类档案4000余卷,使高渠、印斗两个乡镇的档案室达到省二级档案室标准,为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全面开展带了一个好头。2005年, 针对乡镇档案种类越来越多、数量越来越大的现状,县局就当前档案管理实际,组织多年从事档案工作、精通业务的骨干夜以继日,研究制定出了操作性强,通俗易 懂,便于查找的《乡镇档案分类大纲》、《归档不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并先后深入郭兴庄、桥河岔、姬岔等乡镇帮助指导整理档案。抓点示范,整体 推进,使全县农村档案工作逐步走向正规。目前,我县已有八个乡镇彻底清理了多年来积压的档案,建起比较规范的综合档案室。占全县乡镇总数的三分之二,6个乡镇达到省级规范化管理水平,占全县乡镇总数近一半。
二、跳出“传统档案”小圈子,增强“大档案、大发展”的理念
2006年 全市档案工作会议上,丁永年局长明确提出:档案人不能就档案搞档案,要跳出“传统档案”小圈子,增强“大档案,大发展”的理念,并把我县高西沟村作为村级 档案试点村。会后,我局立即召开局务会,就市局领导提出的新观点进行了多次认真讨论,形成书面材料汇报县委常委会,建议成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农村 档案工作领导小组”,首先将高西沟作为示范村,县委高度重视,由县委副书记王乃延亲自挂帅,对全县新农村档案工作进行了整体安排。2007年1月3日—2月4日,我局领导班子和业务骨干一起上阵,在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榆林市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高西沟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农业农村档案试点工作。建立了文书、会计、计生、党建、文化旅游、实物、声像、电子、党员、科技、廉政、村民档案共12个门类3719卷、件。在整档期间,还搜集、摘抄、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我们利用春节放假时间,有的甚至还发动家人共同整理编写出了《高西沟村大事记》、《组织沿革》、《基础数字汇编》、《档案室介绍》、《档案利用形势分析》、《档案安全保管应急预案》、《制度汇集》等10多种编研资料。3月份,我们又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帮助高西沟村建起了村级综合档案室;在生态展馆办起了档案陈列展柜;配备了10套铁皮档案柜以及扫描仪、电脑、照像机、灭火器、温湿度计等硬件设备,同时将资料全部录入微机,使该村的档案工作进入信息化管理。5月10日,市档案局全体领导和档案工作目标认证管理考评小组一行,对高西沟村农业农村档案室的档案工作目标管理情况进行了严格考评认证,通过现场查看,逐项量化考核,综合得分102分,达到了省“AAA”级档案室标准,成为全市首家达到省级标准的农业农村综合档案室。从5月12日开 始,县局全体人员为拍摄专题片《见证历史,秉笔直书——从档案看高西沟》投入紧张的工作。局主要领导亲自执笔,不分上下班,不分节假日,“没明没夜”编写 解说词,同业务人员共同策划、外调、拍摄、剪辑、制作,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努力,顺利完成了摄制工作。县委书记张雁冰同志对此片的摄制给予极大的关注,并 提出许多建设性意见;市档案局局长丁永年以及各领导多次亲临指导,审核稿件;省档案局法规处副处长窦随社,业务指导处副处调研员于永波同志对此片解说词也 作了进一步修改,可谓一字千金,妙笔生辉。此片首先得到省档案局副局长刘卫同志的认可。在7月20日的 全省档案工作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座谈会上,又受到各级领导和其它地市同行们的一致好评,延安市档案局郭文军局长看完片后,激动地说:“老乡,真不容 易,我们市局都没这个思路,更没这种想法,我一定要在延安市推广这种做法”;汉中市档案局柴如玉局长说:“你们县局的工作已向我们市级档案工作提出了挑 战”。此片详细记录了高西沟人从1958年开始50年来,以“敢叫日月换新天,誓把山河重安排”的胆识和气魄,修梯田、打坝堰,造林种草,综合治理,将一片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的穷山村,治理成山青水绿,地沃村美的“塞上江南”的辉煌历史。调研文章《绿色希望之路——高西沟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于今年7月4日新华网陕西要闻栏目第3版 播出后,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反响。我们的目标是:把村级档案室真正建成“资料库”、“信息库”、“百宝箱”,真正用“三化”解决“三农”问题。结合新农村 建设,开展农村发展变化的记忆和写真,把村级档案和乡村发展历史、经济、政治、文化建设、计划生育、粮食和经济作物占用土地的比例及其变化、改革信息、科 学种田、农田基建、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民事纠纷等结合起来,成为村级经济、乡村文明、社会进步的研究室。也是一个集科研、信息、资料为一体 的亮点工程。这项工程为指导农村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解决民事纠纷,村务政务公开,退耕还林政策的进一步实施,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紧贴实际,快速跟进,提高服务水平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给农村档案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只有适应新形势,服务总目标,才能使档案事业充满无限的生机与活力。2007年7月18日,我们立足县情,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在经过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写出了《关于米脂县社会主义新农村档案室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计划在“十一五”期间后三年,实施40个村庄档案室建设工程。
这 项工程的实施,对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扩大基层民主,维护社会稳定,密切干群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项工程投资大,任务重,在实施过 程中,我们要突出宣传培训,竭力提高农村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突出基础建设,想方设法改善农村当前档案管理条件;突出业务建设,全面推进农村档案的规 范化。在抓好硬件建设的同时,理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抓好化解矛盾和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方面的档案工作;为了农村改革和谐新农村的需要,抓好农村新领域 的档案工作,真正使档案工作成为“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尽 管我们在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先进县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在工作中存在着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基础薄弱;二是县 局专业人员力量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业务人员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三是由于米脂属国定贫困县,财政困难,档案业务经费严重不足,制约着档案工作的顺利开 展。但我们相信,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断进取,扎实工作,使米脂档案工作迈上一个新 的台阶。
二OO九年九月十四日
建设提供优质服务
米脂县档案局 杜芳秀
(今年以来,陆续有20多家来自安康、延安、以及本市部分县档案局参观高西沟村档案室时的发言。)
近 年来,我们以服务“三农”为目的,以突出重点和整体推进为目标,以行政村档案建设为重点,采取抓点示范,普遍展开的做法,跳出“传统档案”的小圈子,增强 “大档案、大发展”的理念,紧贴实际,快速跟进,使全县新农村档案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取得了一定成绩,涌现出石沟、印斗、郭兴庄等六个乡镇,对岔、柳家 洼、周家沟、后王坪、高硷、马家沟和高西沟等十多个新农村档案工作的先进典型。步入新时期,档案工作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新的更高要求,如何在贫困山 区抓好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发挥档案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在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下面就将我们的一些做法作一简要汇报,不妥之 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调查研究,确定目标,全力加强农业农村档案工作
农 业农村档案是行政村工作活动的真实记录,农村档案工作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搞好这项工作对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扩大基层民主,维护社会稳 定,密切干群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尽管多年来,我们采取措施,解决了农村档案工作中的一些问题,但从总体上讲,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1998年,我们对全县农业农村档案工作进行调研,发现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由于村干部档案意识差,档案资料丢失严重,有的村档案资料谁经手谁保存,没有统一收集保管;二是不按时收集整理档案,据统计,从未整档的村有378个,占总村数的94.5%; 三是多数村不懂档案整理业务;四是档案保管条件差,全县大部分村仅有一张桌子,一个旧木柜子、一把锁子。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农村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有很大 的影响,甚至可以说埋下了许多不安定的隐患。如村务不公开,记录不完整,引起了群众生产生活秩序的混乱;兑现不民主,奖惩不严明,导致上访事件时有发生。 面对这些问题,我 们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提出农业农村档案工作远景规划目标,并在县委常委扩大会上作了汇报,引起了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出台了《关于迅速开展农业农村 档案工作的通知》。根据文件精神,我们及时组织人员分四路分别对印斗、高渠、桃镇、城关四个乡镇和对岔村、后王坪村、陈家沟村的档案工作进行全面彻底的清 理,历时半年,共整理各门类档案4000余卷,使高渠、印斗两个乡镇的档案室达到省二级档案室标准,为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全面开展带了一个好头。2005年, 针对乡镇档案种类越来越多、数量越来越大的现状,县局就当前档案管理实际,组织多年从事档案工作、精通业务的骨干夜以继日,研究制定出了操作性强,通俗易 懂,便于查找的《乡镇档案分类大纲》、《归档不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并先后深入郭兴庄、桥河岔、姬岔等乡镇帮助指导整理档案。抓点示范,整体 推进,使全县农村档案工作逐步走向正规。目前,我县已有八个乡镇彻底清理了多年来积压的档案,建起比较规范的综合档案室。占全县乡镇总数的三分之二,6个乡镇达到省级规范化管理水平,占全县乡镇总数近一半。
二、跳出“传统档案”小圈子,增强“大档案、大发展”的理念
2006年 全市档案工作会议上,丁永年局长明确提出:档案人不能就档案搞档案,要跳出“传统档案”小圈子,增强“大档案,大发展”的理念,并把我县高西沟村作为村级 档案试点村。会后,我局立即召开局务会,就市局领导提出的新观点进行了多次认真讨论,形成书面材料汇报县委常委会,建议成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农村 档案工作领导小组”,首先将高西沟作为示范村,县委高度重视,由县委副书记王乃延亲自挂帅,对全县新农村档案工作进行了整体安排。2007年1月3日—2月4日,我局领导班子和业务骨干一起上阵,在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榆林市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高西沟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农业农村档案试点工作。建立了文书、会计、计生、党建、文化旅游、实物、声像、电子、党员、科技、廉政、村民档案共12个门类3719卷、件。在整档期间,还搜集、摘抄、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我们利用春节放假时间,有的甚至还发动家人共同整理编写出了《高西沟村大事记》、《组织沿革》、《基础数字汇编》、《档案室介绍》、《档案利用形势分析》、《档案安全保管应急预案》、《制度汇集》等10多种编研资料。3月份,我们又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帮助高西沟村建起了村级综合档案室;在生态展馆办起了档案陈列展柜;配备了10套铁皮档案柜以及扫描仪、电脑、照像机、灭火器、温湿度计等硬件设备,同时将资料全部录入微机,使该村的档案工作进入信息化管理。5月10日,市档案局全体领导和档案工作目标认证管理考评小组一行,对高西沟村农业农村档案室的档案工作目标管理情况进行了严格考评认证,通过现场查看,逐项量化考核,综合得分102分,达到了省“AAA”级档案室标准,成为全市首家达到省级标准的农业农村综合档案室。从5月12日开 始,县局全体人员为拍摄专题片《见证历史,秉笔直书——从档案看高西沟》投入紧张的工作。局主要领导亲自执笔,不分上下班,不分节假日,“没明没夜”编写 解说词,同业务人员共同策划、外调、拍摄、剪辑、制作,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努力,顺利完成了摄制工作。县委书记张雁冰同志对此片的摄制给予极大的关注,并 提出许多建设性意见;市档案局局长丁永年以及各领导多次亲临指导,审核稿件;省档案局法规处副处长窦随社,业务指导处副处调研员于永波同志对此片解说词也 作了进一步修改,可谓一字千金,妙笔生辉。此片首先得到省档案局副局长刘卫同志的认可。在7月20日的 全省档案工作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座谈会上,又受到各级领导和其它地市同行们的一致好评,延安市档案局郭文军局长看完片后,激动地说:“老乡,真不容 易,我们市局都没这个思路,更没这种想法,我一定要在延安市推广这种做法”;汉中市档案局柴如玉局长说:“你们县局的工作已向我们市级档案工作提出了挑 战”。此片详细记录了高西沟人从1958年开始50年来,以“敢叫日月换新天,誓把山河重安排”的胆识和气魄,修梯田、打坝堰,造林种草,综合治理,将一片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的穷山村,治理成山青水绿,地沃村美的“塞上江南”的辉煌历史。调研文章《绿色希望之路——高西沟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于今年7月4日新华网陕西要闻栏目第3版 播出后,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反响。我们的目标是:把村级档案室真正建成“资料库”、“信息库”、“百宝箱”,真正用“三化”解决“三农”问题。结合新农村 建设,开展农村发展变化的记忆和写真,把村级档案和乡村发展历史、经济、政治、文化建设、计划生育、粮食和经济作物占用土地的比例及其变化、改革信息、科 学种田、农田基建、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民事纠纷等结合起来,成为村级经济、乡村文明、社会进步的研究室。也是一个集科研、信息、资料为一体 的亮点工程。这项工程为指导农村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解决民事纠纷,村务政务公开,退耕还林政策的进一步实施,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紧贴实际,快速跟进,提高服务水平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给农村档案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只有适应新形势,服务总目标,才能使档案事业充满无限的生机与活力。2007年7月18日,我们立足县情,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在经过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写出了《关于米脂县社会主义新农村档案室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计划在“十一五”期间后三年,实施40个村庄档案室建设工程。
这 项工程的实施,对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扩大基层民主,维护社会稳定,密切干群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项工程投资大,任务重,在实施过 程中,我们要突出宣传培训,竭力提高农村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突出基础建设,想方设法改善农村当前档案管理条件;突出业务建设,全面推进农村档案的规 范化。在抓好硬件建设的同时,理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抓好化解矛盾和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方面的档案工作;为了农村改革和谐新农村的需要,抓好农村新领域 的档案工作,真正使档案工作成为“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尽 管我们在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先进县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在工作中存在着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基础薄弱;二是县 局专业人员力量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业务人员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三是由于米脂属国定贫困县,财政困难,档案业务经费严重不足,制约着档案工作的顺利开 展。但我们相信,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断进取,扎实工作,使米脂档案工作迈上一个新 的台阶。
二OO九年九月十四日